人的意識從何而來?爲延續探討這個問題而續寫的小說——《屍者的帝國》伊藤計劃 ⨯ 圓城塔


屍者的帝國(動畫書衣版)
屍者の帝国

就結果而言,《屍者的帝國》是一本我讀得很愉快的小說。

這麼說並非指這本小說是一本內容輕鬆無壓力的純娛樂小說;正好相反,在閱讀時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巨大野心——以科幻式的題材,串聯真實的歷史以及各大經典名著的人物,去追求「人何爲人?是什麼構成了人的意識?」這樣的哲學問題。

完全對上我的口味了。👍

即便如此,對原作者伊藤計劃的讀者來說,這本由圓城塔接手完成的小說則是令人失望的。但我認爲這樣的評價並不完全公允,這是在了解始末後的個人看法:

以《虐殺器官》與《和諧》成名的科幻小說作家伊藤計劃,在因肺癌過世前完成的只有區區的三十頁初稿,在編輯邀請下,圓城塔(伊藤計劃的好友,亦是一名科幻小說作家)只能靠着伊藤計劃留下來的一些筆記,以及過往和伊藤計劃的交談和認知,來完成《屍者的帝國》。

如此一來,是不是可以說圓城塔是在既無足夠資料,又受限於伊藤計劃的風格這樣艱難的條件下來完成這部作品呢?即便如何努力,伊藤計劃和圓城塔都是不同的個人,指責後者沒能達到前者「本來的水準」就顯得不夠寬容了。

除了上一段「同時性」的空間事件串連,本書的「論述化」也是激進的把不同時間(貫時性)的傳奇/文藝論述一一納入《屍者的帝國》敘事中:伊莉莎白一世的間諜頭子華辛漢、瑪麗雪萊的法藍肯斯坦、抓鬼大師凡赫辛、007所屬MI6的主管M(福爾摩斯的哥哥)、間諜工具大師Q、月光會、巴伐利亞光明會、杜思妥也夫斯基筆下的卡拉馬助夫兄弟,最後甚至有身份成謎的演化論科學家「達爾文」,都被收編入本書中,好像試圖「混搭」所有幻想論述人物(或奇幻化主流論述的「達爾文」等人),令人嘆為觀止。

——解說 屍者化的想像歷史 ∕ 伍軒宏

《屍者的帝國》因此呈現分裂的局面。前半段的「屍者化歷史虛構」,以科幻/幻想的「蒸汽龐克」風格,以「復古」的十九世紀工業文明場景,書寫科幻故事,呈現另類帝國歷史論述,引人入勝。後半段的「屍者形上學」,企圖心巨大,牽連稍廣,一心一意在架構上往「最終/原初」的定點望去,反而失去在情節上巧妙安排的機會。

——解說 屍者化的想像歷史 ∕ 伍軒宏



作者:[日] 伊藤計劃(初稿)、圓城塔(續寫)
出版:獨步文化
語文:繁體中文(譯)
分類:小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您的一個留言就是很大的鼓勵!

(: 沒有 Blogger 帳號的讀者,請選擇『名稱/網址』留下您的大名! :)

Copyright © 2007- Zed Woolf, licensed under CC BY-NC-ND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