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renme / Getty / iStockPhoto

人們為什麼『反轉』?——袁越《人造恐慌》

人造恐慌:轉基因全球實地考察

轉基因生物 (GMO) 的研究與應用自上個世紀早已開始,直到應用在農作物生產後,愈發爭議。生物學出身的袁越(網名:土摩托),在這本書裡收錄了他這些年在《三聯生活周刊》刊載的文章,為多年到各個轉基因種植大國的實地考察。除了徵詢相關領域的科學家,亦親身訪談農夫、相關政策制定人等;從中了解到轉基因技術如何不斷被誤讀和謠傳,演變成場『人造恐慌』。

以下是部分內容整合個人理解後的整理:

什麼是轉基因

白話地說,就是從一個生物上取得某種基因,再注入另一個生物,以達到改造後者的目的。

當然,轉基因不是純粹的『把甲的基因注射到乙去』,而是複雜而嚴謹的科學技術。

轉基因種植有什麼好處

農作物基因工程其實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傳統使用雜交、配種、篩選等方式,以得到擁有某種特性的作物,都可說是基因工程的一種(實際上,現今農作物幾乎都是其祖先的變種或選育的結果)。而轉基因技術則是更進一步,通過基因移植的方式,不止彌補了傳統育種的不確定性問題,生物甚至可以得到另一種生物(跨物種)的特性。

現今我們食用的許多蔬果,都是選育後的變種。

以轉基因技術,生物科技公司改造出可自行生產殺蟲物質、除草物質的農作物——可以減少殺蟲劑、除草劑的必要,因為對抗蟲害能力的提升,也導致產量的增加;尤其在糧食短缺的國家,助益極大。

玉米作為世界三大穀類作物之一,成為轉基因研究的主要對象。

此外,以含β-胡蘿蔔素的『黃金大米』為例(仍未上市),農作物可被改造為含有原本難以取得的營養素;未來有望幫助解決窮困地區人民普遍的營養不良問題。

為什麼反對轉基因

在作者走訪多個國家後,理解到反對轉基因(以下簡稱『反轉』)的最大勢力要屬綠色環保組織。實際上,若種植抗蟲的轉基因農作物,可以大幅度減少噴灑殺蟲劑,應該對環保有利才對。

也許通過技術發展與改革降低對環境的破壞仍不是綠色環保組織理想中的『環保』。

而大眾對轉基因最大的疑慮自然是食品安全問題了。對於轉基因食品這種『新』東西,不安是正常的。即便如此,科學家普遍的態度是:轉基因作物與非轉基因作物『本質相同』,並不比非轉基因作物危險(這麼說的原因是不論任何食品都存在已知和未知的安全風險,包括現有的非轉基因食品)。

反對轉基因種植的另一大原因是:不少人認為種子公司如孟山都將因此壟斷市場、以高價販賣轉基因種子謀取暴利;可作者指出,實際上種子公司花了大錢研發的成果既然能帶來價值,自然會依現代經濟學的模式訂價。實際上在中國,由於農民竊取了轉基因作物的基因(不愧是山寨強國),反而造成種子公司虧損,也因此導致種子公司不太願意引進第二代改良後的轉基因作物,吃虧的還是農民本身。

除了以上種種,在個別國家還有經濟、政治等不同因素,導致某個國家普遍支持轉基因,或大力反對轉基因,甚至相鄰的兩個國家可以擁有截然不同的立場,這是有趣又可悲之處。

基於政治或經濟立場,只好制定了不利於引進轉基因作物的政策。

轉基因種植的問題

基因污染、破壞生物多樣性的風險是實際存在的;也正因如此,農民需要嚴守種子公司制訂的安全措施,如種植一定面積的普通農作物等。

為避免害蟲全部滅絕,需種植普通農作物以當作其『避難處』。

這本書

這本書裡收錄的是刊載在周刊上的文章,而非一開始就是打算編集成書的,因此有很多訊息一直重複,可算是個小缺陷。

而文章的目的和重點是通過考察,明白各國各界對轉基因的態度,以及這個態度的起源,如經濟與政治因素等。也許可作為參考,可以預見未來我國若要引進轉基因種植,極大可能會面對同樣的群眾反應和問題。

謠言、誤傳常成為推廣轉基因種植的阻力,這一幕重複在各個國家上映。

以個人的學識來判斷,文章中的科普解釋為『科學正確』,並無故意造假或偽科學之談。反轉者可能會以為作者為偏幫及宣傳轉基因一方(人一抱定反對立場,就很難接受對方意見了),但從文字的筆調可以感覺到的是作者客觀(以及盡可能收斂科學家的傲氣)地陳述事實與現況,甚至沒有存心隱瞞轉基因種植的不足之處。然而,最後又會有多少人可以靜下心來聆聽並理解事實呢,我想這本書還是只能面向所謂的『中間派』而已,對反轉者立場不會有什麼改變。


人造恐慌:轉基因全球實地考察

作者:[中]袁越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11月1日
語言:簡體中文
ISBN-13:9787510450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