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國人的皇帝」氣數終結之時——馬克思.蓋洛《拿破崙四之四:滑鐵盧戰役》

Napoleon IV.: L'Immortel de Sainte-Hélène
《滑鐵盧戰役》是今年內讀完的第一本書籍,也是拖到現在才要記下。
這是法國歷史學家馬克思.蓋洛 (Max Gallo) 所寫的歷史小說《拿破崙四部曲》的第四部,因爲個人對拿破崙如何崛起暫時還不太感興趣,所以就直接跳過前面三部了。
讀後:說實話,如果把它當作普通的文學小說來讀,並不如想象中那麼有趣。首先,作者就誇口說他要寫的是「有歷史根據的小說」,所以在敘事方面有了不得虛構的限制,即是限制了所有可能更有趣的情節發展;其二是作者「日誌式」的寫法,每一事件的發生都有準確的日期和地點,反而有種莫名的不快,與其說在讀一個紀事,不如說更像在讀一個記事。
比較特別的是作者對拿破崙心境有着大量的描寫,拉近了讀者與這位「法國人的皇帝」(拿破崙使用的稱號)的距離。在這之前,以個人對拿破崙極有限的認識,對他的印象是「一個狂妄並貪戀權力的暴君」。只有在作者的描寫下,拿破崙並不只有私人的野心,也想維護帝國人民的榮耀和有尊嚴的生活。在此書描寫的時期(一八一X年以後),拿破崙和他的帝國其實已經面對內憂外患、四面楚歌了。隨着原來的戰友、部下一個個或背叛、或離棄,拿破崙也經歷了多少焦慮、痛苦、和掙扎。拿破崙固然有着剛烈的性格,但也有柔情的一面。書中有描寫他對妻子的情感和思念,以及對兒子的關愛——在戰敗後,他最關心的反而是妻兒的何去何從。
不論如何,如果回歸到歷史小說的面向上,《滑鐵盧戰役》(或該說《拿破崙四部曲》全四部)還是符合定義的。但是我仍認爲它更像是有着小說形式的人物傳記。
歷史小說是小說體裁的一種,遵照歷史事件和人物進行鋪展描述的書寫體,可適當虛構,故事主線順應歷史發展方向,一定程度反映了歷史時期的社會面貌。能給予讀者一定的教育和啟迪。——維基百科上的定義
拿破崙四之四:滑鐵盧戰役
Napoleon IV.: L'Immortel de Sainte-Hélène
作者: 馬克思.蓋洛 (Max Gallo)
譯者: 李淑真
出版: 麥田
語言: 繁體中文
ISBN: 9789574692668
頁數: 432 頁
出版日期: 2001/04/26

感覺你這篇書評抓到了一個很關鍵的點:這部作品雖然打著「歷史小說」的名號,但其實更接近「小說化的傳記」。你提到的「日誌式」寫法確實會讓讀者覺得有點拘謹,少了小說該有的張力與懸念。不過作者努力把拿破崙的心境還原給讀者,讓人從「暴君」的刻板印象走向一個更複雜的人物,這點我覺得很有價值。
另外,你最後引用維基百科對歷史小說的定義,反而更凸顯了這本書的矛盾:它有小說的外衣,卻少了小說應有的「虛構」空間。這樣的評價蠻中肯的,也讓人對「歷史小說」這一類型有更多思考——究竟是要嚴守史實,還是允許虛構以更生動地呈現人物?